2016年被定义为 VR( 虚拟现实)元年。然而,就在今年九月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VR分论坛上,腾讯副总裁王波的一席话让行业者们如醍醐灌顶: VR正处于炒作的冬天,实干的春天。 王波认为,尽管在2016年初众多专业与非专业的市场报告从硬件、软件、生态等多维度认证VR产业发展潜力无穷,但任何革新性的产物在前期都是幼稚的。果不其然,下半年便出现了许多负面声音,各类问题都没有明显的解决方案:其一,佩戴使用体验不佳,此项针对的是硬件技术问题;其二,内容匮乏,玩家存在感稀薄,难以满足需求;其三,缺乏统一规范,此项则在技术、内容和渠道方面兼具。因此,那些单纯炒作概念、写PPT、开产品发布会的公司是难以长久生存的。 腾讯公司副总裁王波 如果说关于硬件的细分技术的优化(例如触觉的模拟、不达标的技术指标、分辨率、屏幕刷新率、算法缺陷、视广角度、延迟等)还需要时间的沉淀,那么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正如王波所言我们正处于VR炒作的冬天,行业者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迎来春天呢? 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SAC/TC28/SC24)2016年度中期工作会议上,通过了7项 虚拟现实和 增强现实领域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这标志着此7项标准正式进入国家标准立项程序,其中包括《 虚拟现实头戴式现实设备》系列标准、《手势交互》系列标准、《虚拟现实资源内容》、《基于人体动作的虚拟人机交互》等。 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2016年度中期工作会议 据悉,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成立于2016年1月,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领导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组织,下设3个标准工作组,分别为标准体系工作组、虚拟现实与 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和场景数据表示标准工作组。 全国信标委图形图像分委会组成 这些标准的制定者正是那些覆盖了VR产学研用的企业代表如HTC、腾讯、爱奇艺、小米通讯等,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共计31家。 主要参会代表 在图形图像分委会的带领下,中国正式登上虚拟现实领域国际标准化的舞台。分委会将推动中国关于可视化表达、图形图像、机器人视觉、交互体验等先进技术和理念转换成国际标准并走出国门,增强中国技术优势,推广标准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在虚拟现实国际标准化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有了规范化的行业标准保驾护航,目前还处于幼稚阶段的VR/ AR将会更加顺利地朝着中高端产业迈进。据高盛集团发布的VR/ AR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VR/ AR市场规模将 达800亿美元,其中450亿美元为硬件营收,350亿美元为软件营收。并有待在影视、游戏、购物、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全面爆发。 2025年VR/AR市场规模预测 目前,PC类VR大概只占3.8%的市场,超过90%的市场几乎都是移动VR/AR。在国内,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巨大用户基数更是有效助推了VR/AR产品。 市场的灵敏嗅觉让创业者和资本家瞄准了VR/AR在未来中的竞争力,国内外企业开始埋头实干,不妨观察一下他们在行业布局上都有哪些行动。 2015年中国企业布局VR概况 2015年中国VR投资方大事件 2015-2016年国外VR企业布局概况 从国内外VR/AR的行业布局来看,硬件研发占比较大,其次是内容和渠道平台,事实证明VR/AR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中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未来借助即将面世的行业标准,并在硬软件产品的功能实现上、内容生态的搭建完善上持续不断地改进,VR产业必将迎来盛放的春天。
|